上午的兩節課收穫頗豐。
任務二,d級難度『非齊次方程』的研究,靈感值增加了七十六點;
任務一,b級難度『偏微分方程』的研究,靈感值也增加了十七點。
相比前一天,一節課就讓『非齊次方程』的研究,靈感值增加兩百多,七十幾點的提升似乎不算什麼,實際上並非如此,就像是『傅里葉變換』的研究,第一堂課增加的靈感值是最多的,後面則會呈現指數級下滑。
王浩的理解是『多數學生想法重複』、『單一知識可探索內容存在上限』以及『人類智慧存在上限』。
三者,都會有影響。
所以,給上百個人講課,與給上千人講課,獲得的靈感回饋存在差距,但不會差別太大。
d級難度『非齊次方程』的研究,靈感值達到了126點,再次超過一百點上限。
王浩回到辦公室以後,馬上又開啟了研究,記錄下腦中理順的知識脈絡,合併成一個研究方向--二階常係數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全新解法。
這種特殊解法非常巧妙,應用到了線性代數以及幾何微分,甚至是一點點拓撲學的理解。
王浩花費了半個小時做記錄,並用研究出的新解法,完成了一個常規方程的求解過程。
再整體審視一遍,都感覺非常奇妙。
「這個新的解法,比常規解法容易一點,並且是通用的,但想要理解並不容易。」
「研發難度不高,成果還不差!」
這個最新的研究,比前一天總結的兩個雞肋小成果強出不少,王浩還是非常滿意的。
等做完了記錄,他就開始寫論文。
非齊次方程求解的成果,內容大部分都是字符、公式、變換、圖像等,寫論文只需要把核心放上去,再添加一些介紹、解析,相對就容易太多了。
三篇論文花費了兩個小時,就差不多都完成了。
之後王浩又用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把介紹、解析的內容翻譯成英文,中、英文雙語論文就都有了。
然後他長長的伸了個懶腰,思考起了投稿問題。
既然寫了英文版的論文,肯定投稿到國際雜誌,不需要影響力太大的雜誌,只需要能進入sci檢索就可以。
但是,有個問題。
「要錢啊!」
王浩頓時感覺很苦惱,給稿費的雜誌是極少的,有些國際頂級期刊不收費,但小的數學成果通過的概率並不大,最好的選擇就是有一點影響力的專業數學雜誌。
《計算機數學與信息工程》,肯定不行。
《計算機數學與信息工程》發表的論文,大部分都和『計算機』、『算法』有關,像是純數學的研究,最好還是發表在專業的數學雜誌上。
發表一篇sci論文,花銷可不低。
版面費是其中的大頭,多數都是按頁數收費,費用在幾百美元到幾千美元不等。
看著手裡總計二十四頁的論文,王浩粗略一下也知道,往少處算也要三千美元,往多數說,甚至可能會達到一萬美元。
三千美元,兩萬多塊。
「銀行卡上所有的錢,估計也就剛夠發表幾篇小論文……」
「如果下星期還能有成果,怎麼辦?」
「發論文,發不起?」
王浩再次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惡意,不由的長長伸了個懶腰,帶著疑惑問向辦公室里的其他人,「問你們件事,你們是怎麼發sci的?那麼貴……如果發的多了,工資不夠吧?」
朱萍在刷肥皂劇。
顏靜在批改作業。
張志強在寫代碼。
羅大勇正看著窗外沉思……
當聽到王浩的問話後,幾個人不約而同的扭過頭,表情都帶有些許迷茫。
「工資不夠發論文?不會吧?」朱萍率先開口道,「我有過兩篇sci,也就一萬多吧?」
顏靜道,「我讀博的時候,發過三篇,也差不多,一萬多塊,還行吧。」
張志強則是問道,「你要發論文嗎?發幾篇?怎麼還會工資不夠?」
「三。」
王浩伸出手比了個數字。
辦公室里的人頓時都瞪直了眼,朱萍拍了下桌子一躍而起,「三篇?一口氣發三篇?你不是開玩笑吧?我工作這麼多年,就發過兩篇!」
「剛寫好~~~」
王浩弱弱的說了句。
「多少頁?」張志強繼續問道。
「二十多頁。」
「估計要一、兩萬吧,現在好像越來越貴,但是,兩萬多、三萬也夠了。」張志強估計了個數字,說完不忘扯著嘴角補充一句,「你是機器嗎?這麼快完成三篇論文,還都想投國際雜誌,還是說,以前的內容?」
「這就對了。」
朱萍馬上得出結論,「應該是以前的內容吧。王浩,東港的優秀博士畢業生啊!」
她用這個理由說服了自己。
其他人也跟著點頭,來西海大學一個多星期,就寫出三篇投稿國際雜誌的論文,實在是有些太驚人了。
王浩乾脆也不解釋了。
這時候,羅大勇忽然說了關鍵的一句,「學校有補貼吧?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補貼越高。」
「如果是《科學》、《自然》等排名靠前的雜誌,能拿幾十萬呢;影響因子超過10的期刊,能拿一、兩萬;其他也有補貼,最低也有一千塊吧。」
張志強也跟著道,「對,別擔心,有補貼。」說完還跟上一句,「我拿過一次,兩萬多。」
這句話等同於說『我在頂級期刊發表過論文』。
朱萍聽得直撇嘴。
她有些看不慣張志強總是顯擺,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辦公室里,張志強確實很厲害,已經確定能評上副教授。
王浩則聽得心花怒放。
他本來以為在《計算機數學與信息工程》發表論文,一篇能有上千的稿費收入就很不錯了。
原來,大學還有補貼啊!
《計算機數學與信息工程》也是影響因子大於『10』的國際頂級期刊。
一篇能拿兩萬,三篇就是六萬!
手裡的三篇論文也可以試著投稿頂級期刊?最新的一篇倒是有機會,其他兩篇還是算了。
王浩仔細算了下支出和收入的對比,再次感覺前一天的兩篇論文就是雞肋,投稿國際雜誌,花費幾百、上千美元,結果就只能拿到一點點的補貼?
兩篇賠錢貨!
「要不,就乾脆發表在國內雜誌好了?入不入sci都沒關係,花了幾百、上千,發表就可以了。」
王浩仔細思考起來。
辦公室里的其他人,也以論文的話題做引子,嘰嘰喳喳的開始討論起來。
他們說的是職稱評定。
這方面,張志強最有發言權,「轉副教授,學校沒有明確規定,但最好是有一篇(國際)高影響力的論文,再有幾篇sci,如果sci很多,十幾篇,幾十篇,也沒問題。」
「最好,手裡還有項目,國家或省級青年基金項目,能完成就更好了。」
「其他也有要求,什麼教學年限、學歷之類,但不是必須的,最重要的還是論文。」
他說著也吐槽了一句,「看報道天天說,破除『唯論文主-義』,結果還是論文最重要,我這兩年,感覺什麼研究都沒心思做,整天就寫論文了。」
然後再接上一句,「現在才有點時間。」
意思差不多可以理解為,「終於評上副教授了,不用再繼續努力寫論文了。」
前者,才是關鍵。
其他人早就習慣了張志強的『話術操作』,乾脆無視了他的最後一句,也跟著討論起來,「是啊,說是說,做是做,不用論文評定,用什麼評定?」
「我上次和社科的一個教授聊,他就說這個問題。我們國內人都有個優點、也是缺點,就是善於鑽漏洞,要是沒有確定的評價手段,行政都能升教授。」
「就是太卷了,你看王浩,三篇論文寫完了……」
「我工作到現在,一年了,一篇都沒有!寫英文,就是最大的阻礙!」
其他人也只是簡單的談一下。
王浩沒有參與到話題中,只是靜靜的聽著,他忽然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
sci,還是很重要的。
不管是評定職稱,還是其他什麼,多幾篇專業性的sci,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所以,虧錢就虧錢吧!
第十六章 SCI,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