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0-09
小道子愕然半晌,終於嘆道:「名節之重,更勝於命?」
李曜反問道:「你以為呢?」
小道子愣了一下,仿佛遇到極大的難題,苦苦思索半晌,才搖頭道:「小子以為,名節之重,實重於泰山,然則事有輕重緩急,有時不可過於極端。譬如這鄭張氏,她之節烈,小子欽佩之極,然則她卻未曾想過,方才若非李軍使到此,見證這一幕人間慘劇,她母子死後,又有誰能為他們討回公道?」
李曜微微有些驚異,這小童年紀如此幼小,可偏偏卻理智得連許多大人都望塵莫及,不禁問道:「某曾見一道學先生,其人品性高潔,人品貴重,學問也是極好的,但他有一話,某聽後卻一直心存疑慮。小兄弟雖然年幼,但心思靈敏,見識不淺,不知可否為某解惑?」
小道子忙道:「李軍使怎的這般說道,小子如何當得?軍使但有思慮,只管教訓,小子洗耳恭聽,雖未必有所見解,也好過軍使悶在心中。」
李曜露出一絲笑容,點了點頭,道:「那位先生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小兄弟你如何看?」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小道子喃喃念了一遍,眼前一亮,脫口贊道:「說得好!」然後又不解起來,蹙眉問道:「這話與孟子之言『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難道不是一個道理?李軍使乃太原王氏諸多前輩文豪所推崇之曠世逸才,為何會對此言有所疑慮?」
李曜垂下眼帘,道:「那麼某便要問一句:當年太祖、太宗二帝,亦曾卑侍草原十八部,甚至稱臣納貢。此乃是以我中華之國,稱臣於蠻夷之邦,卻不知是否失了大義?」
這話在後世問出來,不算什麼,可是在唐朝問出來,就是極其誅心的話了。
小道子臉色一變,忙道:「此事不可與之相提並論。太祖太宗當年,乃效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後來太宗皇帝可不是也遣藥師公率天兵奇襲突厥,一舉平定草原十八部之患麼?可見……」
「不不不。」李曜擺手道:「既然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那麼這個人在臥薪嘗膽之前,只怕就要先餓死了,又哪裡還有『破吳歸』的一天?同樣,若是太祖太宗當年囿於中華上邦之氣節,不肯稱臣納貢於草原十八部,則當日不僅未必能定鼎天下,就算天下已定,可生民元氣未復,一旦草原十八部傾力南征,只怕這大唐天下也未必還能姓李……如此,又要怎生解釋?」
小道子呆住了,定定地望著李曜,心中不知想些什麼。
阿蠻見小道子被李曜問住,卻是十分不服,大聲嚷嚷道:「這有什麼說道!這就好比一個壯漢和一個小孩起了爭執,小孩子打不過,那就先服軟,等他娘的長大了,力氣壯了,再跟那廝計較!俺都明白的道理,人家皇帝老子還能不懂麼?所以太宗皇帝才會先忍氣吞聲,等後來兵強馬壯,再突然翻臉,干翻那群草原蠻子!這個叫什麼來著……君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李曜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阿蠻瞪大眼睛:「你笑什麼?俺是沒讀過書,不知道你們有什麼彎彎道道,可這道理難道不對?小孩子打不過,難道衝上去找死不成?」
李曜用手指虛點了他一下,道:「不不不,某是笑,連不讀書的人都能明白的道理,就是有許多道學先生自命清高,故弄玄虛,搞得人莫名其妙,不知所謂,生生學岔了道去!你叫阿蠻是麼?你說得不錯,就是這個道理。天下最大的事,大不過人命。人命關天啊,丟了性命,管你有多少道理,管你有多少壯志未酬,都化作青煙,隨風散去了。」
阿蠻見李曜居然贊同他的說法,不禁大喜:「李軍使也覺得俺說得對麼?啊哈哈,李軍使果然有眼光!小道子,你說得不錯,李軍使果然是有大學問的人,俺服氣了。」
這少年態度變化之快,讓李曜也忍俊不禁起來,搖頭笑了笑。
小道子卻皺著眉頭,整了整衣冠,朝李曜拱手一禮,躬身道:「李軍使,小子請教。」
李曜微微一怔,想起這是讀書人中晚輩向長輩請教的禮節說辭,當下拱手還了一禮,也正色道:「小郎君請講,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為是正式問對,是以李曜沒有再稱呼他小兄弟,而是叫了小郎君。(註:之前提到過,郎君乃是尊稱。)
小道子又鞠了一躬,一本正經地問道:「請教先生,先生方才說『天下最大的事,大不過人命』,然則捨生取義之理,是否為先生所棄?」
李曜斷然否決:「不然,捨生取義,自有其理。」
小道子問道:「可捨生取義,與先生之說,難道不是互相矛盾?」
李曜搖頭道:「不矛盾。」
小道子劍眉一挑:「請教先生,為何不矛盾?」
李曜正色道:「某言,天下最大之事,大不過人命,而孟子曰:『捨生取義』。二者看似矛盾,其實其中自有關聯。小郎君聽真:義,分大小,分公私。為天下萬民,是大,是公;為一己一家,是小,是私。某以為亞聖所言『捨生取義』,其所乃指乃是大義,譬如為天下萬民而捨生,這便是取了大義,然則這與某方才之言,並不矛盾。舍一命而救萬民,正是『天下事之大,大不過性命』。一人之性命,難道能比萬民?」
小道子點了點頭,卻仍不肯放過,又問道:「那若是小子行至一河邊,見人溺水,跳河相救,卻不料雖將溺水之人救起,自己卻力盡溺亡。此可謂捨生取義,但與先生所言,卻是相悖,不知先生如何教我?」
李曜答道:「某以為,下水救人之前,當有一衡量,衡量自己是否能救人上岸。若是自覺水性尚佳,力氣有餘,此時見義勇為,當可稱讚。若是自己本不識水性,無法下水救人,某以為也不必苛責,若是更進一步,自己雖無法下水救人,但卻立即向周圍鄰里、鄉親告之求助,此亦大善之舉。若是錯估形勢,本以為足以救人而下水,卻不意力盡而亡,此雖悲愴之事,然大義亦然。唯獨一點,自己本不會水,或力有不逮,仍下水相助……某以為不僅不應提倡,還應提出告誡,以警後人。」
小道子聽完,思索良久,才說道:「先生此言,小子略悟。先生之意可是說,即使大義當前,亦須量力而行?」
李曜想了想,道:「天下事難有絕對,此說……大體如此。」
小道子聽完,面色肅然,拱手又是一禮,恭恭敬敬道:「多謝先生指點,小子知矣。」
此時外面忽然響起馬蹄聲,李曜瞥了一眼,正看見憨娃兒帶著飛騰軍甲旅牙兵冒雨乘騎而來。
李曜卻暫時不管他,而是對小道子拱手還了一禮,露出欣賞的笑容,溫和地問道:「小郎君知書達理,敢問貴姓大名?」
----------------------------------------
有沒有哪位讀者能猜到這個小道子是誰?小提示:892年,十歲。
這一章小道子和李曜的對白,可是專門為了透出此人的性格而設計的呀!
第123章 大義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