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物理與理論》發布的三篇論文,每一篇內容都非常有含金量,前面的兩篇則具有很大價值。第一篇論文是《一階鋰元素》,只是一個標題就吸引了無數注意力。
之前談到升階元素能想到的就是一階鐵,而現在則是出現了一階鋰,每個人都知道意味著什麼。等查看了論文內容後,頓時也知道想的不差,確實是發現了一階鋰。
一階鋰,作為第二種被發現的升階元素,毫無疑問具有巨大的意義,最簡單的,就像是發現了某一種元素具有特殊性態,結果又發現其他元素也擁有類似的性態。
這說明所發現的性態是普遍存在的。升階,就是如此。
之前發現了發生電子遷躍現象的鐵元素,即便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其他元素也可以發生電子遷躍,但畢竟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一點。
現在發現了一階鋰,就說明很多元素都可以發生'電子遷躍',而不僅僅是鐵元素。
鐵、鋰,都是金屬元素。
所以可以簡單進行總結—足夠強度的湮滅力場環境下,金屬元素發生電子遷躍現象,並達到'升階'的穩定元素性態。
這是很重要的結論。
數學很嚴謹;物理、化學,也都是非常嚴謹的。即便是已經發現了一階鐵,也沒有科學家敢肯定的說,其他元素也可以發生電子遷躍,只要沒有發現就都只是理論推導而已。
由此就可知,一階鋰的發現有多麼重大了。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上去思考,鋰在元素周期表排名第三,是性態最為非常活躍金屬元素,本身就具有非凡的科研價值。
市場意義來說,鋰元素化合物是工業常用材料,因為鋰離子的活躍性態,鋰元素化合物可以用來作為蓄電池的主要成分。
作為升階元素的一階鋰,就全面具備了科研、應用、經濟等多方面的潛力和價值。
第二篇是《磁化鋰元素化合物的異常電離特性》,則直接說明了一階鋰元素化合物的潛力。
研究主題就是強湮滅力場環境下,磁化後的鋰元素化合物電離特性得到大大增強。
這個成果影響最大。
很多新發現、理論的東西,就只有學者們才會關心,各類鋰元素化合物則是電池行業應用廣泛的化學材料。
磁化鋰元素化合物的電離特性增強,就說明以此製造出的鋰電池,儲電量和放電性能都會得到增強,其中就蘊含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想想
鋰元素化合物就只是過一次強湮滅力場,電離特性就普遍增強了兩倍以上,製造過程相對簡單,性能卻有了巨大的提升,自然就能夠實現廣闊的應用。
這個成果發表的影響,直接反應到了證券市場中。
所有和鋰電池相關的企業、板塊,股價都出現了大幅度提升,國內就有二十九個企業股價直接漲停。
國外股市允許出現大幅度波動,市場反應自然就更加激烈。
有一家鋰元素化合物的供應廠商,股價直接上漲了三倍,收市前還在不斷的上漲中。
很快。
股市波動就輻射到了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品牌廠商的股價也都跟著迅速上漲。
國內有專家預估,「今後一周,乃至更長的時間裡,鋰電池以及相關板塊,都會不停的上漲。」
「新的研究發現會成為相關板塊的有力助推。」「未來,鋰電池相關的應用技術,市場和應用前景上都變得更加廣闊。」
從市場角度來分析,新能源汽車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新能源汽車,
一般指的就是電力汽車,大部分都是以鋰電池為能源設備,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電力汽車發展非常迅速,到現在已經有了巨大的市場。
但同時,電力汽車還有一些不能掩蓋的缺點。
電池性能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民用電力汽車的續航都在六百公里以下,而電力汽車高速行駛受限、充電時間長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高速行駛受限,是因為電池輸出功率存在上限。比如,有些電力汽車的速度達到每小時一百多公里,就會出現動力不足、耗電量大等問題。
另一個問題,就是充電時間長。
有些廠商提供了大功率充電的解決方案,但即便是大功率充電也需要時間,而且還會增加一定的安全風險。
磁化鋰元素化合物電離特性增強,就能讓所製造的鋰電池輸出功率更大,可以完美解決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則給出了'超長續航'的方案。
電離特性增強兩倍以上,所製造出的鋰電池儲電量就能增強兩倍,原本續航只有六百公里,就能直接變成一千兩百公里。
這個提升具有決定性意義,可以支持電力汽車實現長途旅行,而不擔心充電問題。
這種提升還不是固定的。
現在也只是簡單磁化處理後的鋰元素化合物,電離特性就能增強兩倍以上,若是完全使用一階鋰製造出的化合物呢?
「提升只會更高!」
「也許是三倍、四倍,也許是五倍、十倍」
「現在還沒有具體的數據,但仔細想想就知道,提升只能更大,到時候,電力汽車一口氣能跑幾千公里」
這實在太吸引人了。
第三篇,就是《一階鐵元素和一階鋰元素的電離能》。
這個研究就是通過不斷的實驗,詳細測定了兩種升階元素的電離能。
除了相關領域的學者外,就很少有人關注了。
當天國際都在討論著一階鋰以及磁化鋰元素化合物的問題,輿論主要集中在一階鋰的科研價值以及對鋰電池產業造成的影響。
一些相關科研機構,則更關注成果透露出的信息-湮滅力場強度。
第一篇論文談到了一個數據,鋰元素發生電子遷躍臨界值為'2倍';第二篇論文則是談到磁化鋰元素化合物電離特性提升兩倍的湮滅力場強度為'8倍左右'。
這等於直白的說明,反重力性態中心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已經接近或超過了'8倍'。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花費百億美元經費所製造出的湮滅力場,強度就只有'4倍'左右。
差距,一目了然。
國際物理界都是一片譁然。
好多學者都驚訝於這種差距,但他們並沒有任何的質疑,因為實驗已經有了確鑿的發現。
湮滅組織的學者們,則是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他們最開始判斷對方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在5倍左右。
後來一階鐵的發現公開以後,他們的判斷數據變成了6倍。
再然後,一階鐵實現大批量製造,判斷的數據就變成了7倍。
現在就'8'了?「不可思議!」
「他們究竟到底是怎麼做的!」
比爾—布萊恩感到極為驚訝,「為什麼他們能一直增強湮滅力場?還是說,他們製造的場力強度本來就很高?」
尤拉伊—諾沃提尼則是滿臉失落,他嘆道,「我最開始就不看好組織,並提議和種花家進行合作。」
「後來,我們成功製造出了強湮滅力場,這帶來了
信心。」
「現在」
「別說是兩代、三代,再多上幾代,十年、二十年,我都覺得沒有希望了」
面對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諾沃提尼都感到了一種絕望。
比爾—布萊恩也是一臉負責,「尤拉伊,你覺得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他們和我們不是做的一個研究?」
諾沃提尼思考了一下,皺眉說道,「你指的是技術?」
「他們的強度一直在提升。」比爾—布萊恩攤開手說道,「而我們,只是寄希望製造出下一代的設備。」
他們研究方式就是進行論證,然後製造出對應的設備。
當設備真正製造好以後,因為其底層技術非常複雜,內部結構已經固定,沒辦法再進行調整,製造出的湮滅力場強度就是固定的。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所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似乎一直都在提升
這是為什麼?
布萊恩和諾沃提尼一起沉默了。
布萊恩提出了一個想法,「難道他們是進行標準化的研究?」
「什麼意思?」
「就是內部設計標準化,製造出來以後,還能對內部設計進行更改,就像是樂高積木你明白嗎?」「「
諾沃提尼用力扯扯嘴角,否定道,「要達到那種程度,先期投入就要過千億美元吧?」他補充了一句,「估計也不夠。」
「要麼是材料?」
布萊恩又想到了一個原因,「他們使用的超導材料在進步?」
「超導材料能進步一次,還能進步第二次?」諾沃提尼再次給予否定,「那可是材料,即便是研究出新材料,想進行測試都是個大問題,根本不可能!」兩人繼續沉默。
布萊恩鬱悶的深吸一口氣,問道,「外面那些人,怎麼辦?」
「你指的是記者,還是官員?」「都有。」
諾沃提尼想了半天,用力按著額頭道,「我也不知道。說老實話,我有點想念恩波利了。」
「我也一樣。」兩人一起苦笑著。
恩波利—庫博擔任組織負責人的時候,和記者、官員打交道都是他的工作職責。
現在恩波利—庫博離任了,組織又沒有新的負責人。
諾沃提尼和布萊恩就是職位最高的,但他們可不想在負面輿論的環境下,面對討厭的記者和官員。「還是讓新聞官出面吧。」
諾沃提尼帶著鬱悶說道,「反正已經這樣了,再差還能怎麼樣?大不了」
「我也離職!」
阿貢實驗室。
杜羅因舍夫—j—貝克也看到了三篇研究成果,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盯著第三篇'小成果'看個不停。
上面有個重要數據——
一階鐵的電離能:439ev。
杜羅因舍夫都感覺腦子有些發蒙,他的團隊完成了一階鐵的電離能測定,自認為有了大發現以後,就投稿給了《科學》雜誌,還確定了具體的發布時間。
結果成果已經有了?
「如果《科學》雜誌發布了成果,到時候,我大概會成為全世界的笑話吧?「杜羅因舍夫猛地反應過來,馬上就要給《科學》雜誌打電話。
然後,電話打了過來。
《科學》雜誌的反應速度也很快,打電話來的是主編希爾特,他直白說道,「貝克先生,我認為你的成果已經不適合發表了。」
「我知道。」
「那我們就撤掉了?」「撤掉吧!」
杜羅因舍夫帶著鬱悶說道。
雖然投稿給《科學》雜誌前,他已經在預發表網站做了備錄,但根本已經沒有意義了。
誰都不會相信,他的研究比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更早。
一個是研究內容,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發現了磁化鋰元素化合物的電離特性異常,並發現了一階鋰元素,同時,還測定了一階鋰和一階鐵的電離能。
如此多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顯然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第二就是數據精準度。
元素電離能測定需要做很多次實驗才能確定,他們做了幾次實驗確定的範圍是2ev到4ev。
對方則是439ev。
小數點後三位,數據毫無疑問已經很精準,就說明對方比他們進行的實驗次數更多,測定的更加精確。
那麼發現時間也肯定更早。
「就當什麼都沒發現吧」杜羅因舍夫最終只能找方法來安慰自己,他帶著鬱悶走出了實驗室。
這次又碰到了克里斯多福—約翰遜。
克里斯多福注意到了杜羅因舍夫的神色,頓時感覺有些奇怪,之前的幾天時間裡,杜羅因舍夫每天都是精神奕奕。
現在,怎麼了?
「杜羅,你知道王浩的新成果了嗎?」克里斯多福開口問道,「一階鋰,還有鋰化合物?」
杜羅因舍夫狠狠的瞪了下眼走開了。
克里斯多福感覺莫名其妙,他覺得一定是有什麼原因,就主動和其他人打聽了一下。
很快。
他知道了原因,頓時有點幸災樂禍。
同時,克里斯多福還有點感同身受,回想和湮滅組織的合作,他們發現了一階鐵不會被強湮滅力場影響發生磁化反應。
然後就一起發表了成果。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馬上發布了一階能量波的研究,讓他們所謂的'大發現」完全成了一個笑話。
現在杜羅因舍夫「這麼一想」
「杜羅的運氣真不錯,成果還沒發表,其他人還不知道。」克里斯多福翹著嘴角想著,但他覺得應該幫忙宣傳一下。
即便只是小範圍的人知道,也能讓他們經歷同樣的處境。
感同身受,自然要完全一致。「對!」
「就這麼辦」」
克里斯多福做出了決定以後,就到實驗室的內部網絡論壇上,匿名發了一個帖子做了簡單說明。梅森數科學實驗室。
王浩正坐在辦公室里,和其他人繼續論證'特異現象',他根本沒在意發布的成果,至於有什麼國際影響力,也都是預料之中的。
「特異現象'的研究,依舊處在理論層面。
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去做實驗驗證,總不可能像是丁志強說的,去做什麼強湮滅力場內的核試驗。
那種實驗是不可能的。
最少地球上暫時不可能。
外界有些輿論說,強湮滅力場就是小型的黑洞,類似的說法當然不正確,但若是在力場內部進行核試驗,可能就會出現不可控的風險。
到時候,萬一製造出黑洞呢?
在研究沒有深入到一定階段前,他可不會去做如此危險的實驗。
但是「特異現象'的討論並沒有進展。
海倫忽然有個提議,「王老師,或許我們可以把理論發表出去?絕大部分物理研究,理論和實驗都是分開的。」
「我們不一定要做驗證。」
「等理論發表出去,肯定會有很多
人感興趣」王浩聽的一愣,旋即恍然,「有道理啊,不一定要我們自己進行試驗。」他說著用力拍拍額頭。
他發現自己走了極端。
在湮滅力場方向的研究上,他們大部分都是自己研究理論,再去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但實際上,物理都是先有理論,再慢慢進行驗證的。
所以,才會有理論物理。
「特異現象'只是一個想法,其表現不一定是特異磁場,也可能是其他方面。
比如,某種暫時無法測定的輻射。
有更多的物理學家、更多的團隊感興趣,各個方向上針對進行研究,才更有可能完成實驗驗證。
這對於他們百利無一害。
就像是希格斯粒子的發現,理論比發現早了五十年,後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也是從事理論研究的物理學家。
理論,比實驗發現更重要。
其實就像是做一項研究,想法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
王浩做出了決定以後又問向了其他人,保羅菲爾—瓊斯和丁志強都沒有意見,他們也覺得繼續去論證,也不會有什麼進展了。
他們統一決定進行發表。很快。
他們一起完成了論文,論文依舊投稿到《湮滅物理與理論》,並確定會在下一期發表出來。
第三百九十九章 成果巨大的影響!靈感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