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南疆高層對高淵這位大少爺都表現得很尊敬,高淵也對他們很尊重,但在迎接儀式過後的接風宴上,眾人很快感受到了這位大少爺絕不只是簡單的尊重每一個人。
換句話說,他是有自己想法的,而且也會有親疏之分。
後世有個網絡流行詞叫做「雙向奔赴」,一開始是形容愛情中的兩人互相愛慕,互相努力靠近,後來泛化到指兩個人為了一件事情的發展共同努力。
其實,雙向奔赴在權力場上也經常出現。比如儲君與群臣之間,儲君往往希望群臣都能成為其繼位的支持者,而群臣也希望通過支持儲君來換取儲君繼位後的重用。
只不過,權力場上這個儲君與群臣的雙向奔赴通常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即他們之間必然有一個第三者——在位君主。
在位君主顯然是不會樂見儲君與群臣這種雙向奔赴的,畢竟你倆要是成功奔赴了,那我該如何自處?所以,歷朝歷代往往有太子不得結交重臣之禁,亦或者至少是個潛規則。
接風宴上,按照一開始大家都默認的座次,自然是高淵坐北朝南居上首,暹羅國王坐他左手即東方,意為此地地主;高孟男坐他右手即西方,意味著地位最高的陪席。
他們二人之後,就不必太講究一一相對——也就是暹羅王國這邊不必再來其他人。因此,按理說暹羅國王身側該是軍令部副部長高珗,高孟男身側該是龍牙巡閱使高瑞雛。
這四位除了暹羅國王主要靠著名義上的地主名義高居高淵身側,其餘三位則是各有代表:高孟男代表的是南疆文官體系,高珗代表的南疆武將體系,這自是不必多說。那麼,高瑞雛呢?
其實,高瑞雛這個龍牙巡閱使雖然地位不低,但在南疆而言也不過類似大明的某位巡撫,僅從職務而言著實不應該就排這麼高的座次。
然而,他能坐在這裡顯然不是靠官職,而是靠他新鄭高氏長房長孫的身份——高瑞雛在此代表的是高家宗親,而高淵要稱呼為他為大兄。
做個不太吉利的假設:如果高務實死後絕嗣,六房無後,那麼理論上他的一切遺產就該由高瑞雛繼承。這就是長房的特權——注意,這個時代的繼承可沒有黃芷汀等人什麼事,只是按照一般慣例,應該給高務實的遺孀留下一筆可供維持生活的財產而已。
做這個假設主要是說明一件事:高瑞雛在此時的身份是很特殊的。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了。高淵在走到自己位置的時候,其餘人還在魚貫而入,並未有人落座,而此時高淵忽然指了指一位彪形壯漢,又指了指原本應該屬於高瑞雛的位置,笑道:「黃司令,你坐這兒來。」
「司令」這個詞雖然古已有之,但此時大明國內只有禁衛軍的主將被高務實設置為「司令」,而南疆軍方則廣泛採用。
南疆警備軍體系之中,六大警備軍的主將正式名稱即為「司令」,私下也有時稱為「軍長」、「總兵」、「總戎」之類;艦隊方面不必說,南北兩洋艦隊的主將都稱「司令」,私下也有時稱為「提督」。
但是,南疆的「司令」雖多,可是司令之中姓黃的卻只有一個,而且並不屬於警備軍或者兩洋艦隊體系,而是「定南衛戍司令部司令」——黃虎。
黃虎,這位其實是老熟人了,是黃芷汀手下最受重用的大將,也是她的遠方族親。
不過即便如此,高淵忽然指明讓他去坐原本應該讓高瑞雛坐的位置,南疆眾人仍然免不了驚詫異常。大家的第一反應自然是「大少爺畢竟年少,或許不太清楚座次的意義」。
只是,雖然高淵看起來稚氣未脫,但考慮到老爺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那可是能把許多朝廷重臣玩弄於鼓掌之間的存在了,難道大少爺就一點沒遺傳到這樣的英明神武?
不少人面面相覷,一時不知道是該勸諫還是該裝傻,只有高孟男反應最快——他心裡猛然咯噔了一下,面色也瞬間凝重了起來。與此同時,他也下意識朝高瑞雛看了過去。
很顯然,高瑞雛也沒料到會出現這樣一個意外,因此當高孟男朝他看來時,他的眼珠子正下意識轉動著,明顯是在琢磨此刻應該如何應對。
而就在此時,黃虎卻也呆了一呆,然後謙然道:「大少爺有所不知,此處應該是瑞雛少爺的座位。」
「哦,是嗎?」高淵的語氣聽起來有些詫異,但當他朝高瑞雛望去之時,大伙兒明顯看得出來他的目光十分淡然,根本不像是聽到什麼意外之言的樣子。
高瑞雛發現,高淵的目光就這樣淡淡地注視著自己,而從其表現來看,也絲毫沒有要收回之前那句話的意思。
他堅持要我讓座。
高瑞雛立刻就有了這樣的判斷,只是下一瞬間他就有些疑惑:是啊,他堅持要我讓座,可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要說原因,高瑞雛也不是不會猜測——最大的可能無疑是故意立威。至於為什麼高淵要立威便想到自己,高瑞雛也不意外。
自己是長房長孫,是他高淵名義上的大兄。只要自己這個同輩中的老大哥乖乖聽命於他,那麼將來其他兄弟們自然也就沒有理由在他面前抗命。畢竟,比尊貴比不過他,比年長則已經被證明無用,不是麼?
除此之外,高瑞雛還有一種猜測,那就是自己的父親高務滋當年與四叔高務實是發生過衝突的,雖然事情在鬧大之前就被控制了,但依舊造成父親後來寧可在新鄭賦閒也不肯求四弟高務實給他找點事做。而高務實也從來沒有主動表示給高務滋這位長兄「加加擔子」,反而有幾次暗示說過:「大兄親守祖祠,實乃至孝,我輩不及也。」
話雖然好聽,但也就卡死了高務滋的進退,讓他只能一輩子在新鄭守著祖祠了。因為這個關係,大房與六房的關係就有些微妙。
一方面,除非六房要單獨分家,從此與其餘各房一拍兩散,否則大房在宗法制度下的地位就不可替代;另一方面,高務滋雖然與高務實鬧掰,但是他的兄弟、作為大房養子的高孟男卻極得高務實信任,乃至於讓其做了南疆事實上的文官第一人。
另外或許還有一點或者半點,那就是高瑞雛本人也還算得四叔高務實信重,讓他有機會與薩利木一道平定龍牙半島,然後順勢成為整個龍牙半島的巡閱使(相當於巡撫)。
南疆的巡閱使並不算特別罕見,一共總有十幾二十個,但是龍牙巡閱使卻是在其中能夠排進前三的「頂流」。這個原因很簡單,龍牙巡閱使兼管龍牙海峽——即馬六甲海峽這一海上咽喉重地。
京華作為一個海上強權(當然理論上京華是海陸複合型強權),掌握龍牙海峽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人事安排,所以雖然高瑞雛只是巡閱使之一,但在京華體系內的地位卻絕不一般。
大房與六房之間的那點舊事,按理說隨著高務滋被限死在新鄭不得出山,應該已經算是翻篇了,但誰知道高淵是不是就偏要再在這件事上做點文章呢?
高瑞雛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躬身一禮道:「大少爺乃是南寧候應襲,我等如何入座自然是大少爺說了算。黃司令,請上座。」
黃虎還有點遲疑,但高淵卻接過話頭,微笑著朝眾人招了招手,笑道:「好,大兄寬和果然如我所料,那大家都坐吧。」
此言一出,算是把高瑞雛的話坐實了,黃虎也不好再推辭,只好往前走了幾個身位,坐到高孟男身邊去。
高孟男看了糊裡糊塗的黃虎一眼,心裡忽然明悟過來:大少爺恐怕不只是要壓一壓高瑞雛這位大兄好給他自己立威,恐怕還有一點是他要明擺著親近黃虎——雖然黃虎這個直腸子明顯還不知道其中緣故。
高孟男面上不動聲色,但心裡卻不禁一顫:咱們這位大少爺不一般啊就不知道他是自己有此主見,還是他母親在他南下之前曾經面授機宜?
高孟男知道,高淵作為「南寧候應襲」主動拉攏黃虎,這免不了會讓人擔心「外戚干政」——畢竟黃家就是高家的「外戚」嘛。但是,這件事沒那麼簡單。
之前說過,外戚干政往往是造成古代王朝社會混亂及滅亡的重要原因,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每個皇帝上台以後,還總是特別相信母親家的親戚(比如舅舅或者外公),而不會相信父親家的親人(比如叔叔)呢?
說外戚是造成王朝混亂的重要原因,自然並非危言聳聽。先秦及上古時期,外戚就已經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周甚至是因為作為外公(或舅舅)的申侯替作為外孫(或外甥)的周平王打抱不平,以至於造成了國家的動亂,後來周平王還不得不遷都。
漢朝時期,無論是造成西漢滅亡的王莽,還是造成東漢大動盪的梁冀,都是外戚的身份。唐朝和宋朝,也有不少外戚發揮過重要作用,比如作為李治舅舅的長孫無忌,就極大地影響了初唐時期的政壇。
以至於到了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為了避免外戚在政治上發揮作用,乾脆規定今後皇帝的皇后都必須從民間選拔而來。朱元璋這樣做,就是因為民女沒有背景,他想堵住可能形成外戚干政的這個漏洞。
那麼問題又轉回來了,明明舅舅(或者外公)經常讓王朝出問題,為什麼皇帝還總是選擇相信自己的舅舅(或者外公),而不相信自己的叔叔呢?
這要從一個人從皇子到皇帝整個過程說起。當某個皇子還沒有成為太子,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舅舅(或者外公)其實就是他除了自己生母之外唯一的絕對支持者。
雖然大家往往都是嫡長子制,嫡長子才可以當太子,才可能繼承皇位。但是,由於皇帝的兒子非常多,勢力非常複雜,所以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在大明朝之前,就算是嫡長子,也不一定被立為太子。就算被立為太子了,也隨時都有倒台的可能。
之所以會這樣,就在於太子之位經常會遭到很大的衝擊。有一些是來自於其它皇子的衝擊,比如李世民就對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構成威脅;胤褆也對太子胤礽不滿,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
甚至,有一些威脅還來自於皇帝本人。比如劉邦立嫡長子劉盈為太子了,但他卻一直不滿劉盈,老想著廢掉他,立小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原歷史上的朱常洛是庶長子,但是他爹朱翊鈞就是不想立他為太子,而總想立朱常詢為太子。
正因為每一個皇子在當上皇帝之前,必然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或者說他必須去爭取,因此他自己就必須要有所依靠,必須要積攢力量,和別的皇子爭鬥。
那麼,什麼才是古代皇子們最可依靠的力量呢?這裡不妨用用排除法。
其一,叔叔們是不可能的。
皇子的叔叔們為什麼說是不可能的呢?因為叔叔們也是皇家一族的,他們自己也是有後代的,也是可能參與爭奪儲位的。當然,這一條通常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關鍵的原因在於,某個皇子如果與叔叔們交往甚密,必然會引起皇帝的極大猜疑,因為那些叔叔們,本來就是皇帝的極大威脅,皇帝一直是提防他們的。如果某個皇子與叔叔們聯繫得太緊密,相當於威脅扎堆了,於是這個皇子和叔叔們很可能都是會受到皇帝的打擊。
比如,宋太宗的兒子趙元佐與叔叔趙廷美關係很近,於是最終趙元佐失去了太子之位,而趙廷美也被則被貶到房州抑鬱而死。
雍正的兒子弘時與叔叔胤禩有聯繫,雍正氣得把弘時逐出家門。弘時本來可能獲得儲位的,這下子也得不到了。
所以無論如何,不能隨意和叔叔們聯絡,尤其是過從甚密。
排除法第二步,大臣們是不可靠的。
皇子們除了不能和叔叔們密切聯絡以外,還不能和大臣們交往太深。皇子們和大臣們聯絡,這在古代一直叫做「交通大臣」,或者說叫「首尾大臣」,也是會受到嚴厲處罰的。
比如李亨是太子,大將王忠嗣是唐玄宗的養子,相當於是李亨的哥哥。兄弟倆聚一聚,本來應該是沒什麼的。但是偏偏就因為他們聚了一聚,結果就導致王忠嗣被唐玄宗貶謫,而李亨也受到嚴厲處罰,太子之位差點不保。這就是「交通大臣」的嚴重後果。
韃清時,康麻子在廢掉太子胤礽以後,讓大臣們推薦一個接班人,於是大臣們集體推薦了「八賢王」胤禩。誰知這一做法反而讓康麻子堅定認為胤禩與大臣們「交通」,從此再也不喜歡胤禩,對其辱罵打擊,無所不用其極。
又如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給大臣們求情,請求宋太宗給立了功的大臣們兌現功勞。本來這是極為平常的事情,誰知道宋太宗冷冷說了一句,等到你當了皇帝以後再給他們兌現吧。就這麼一句話,嚇得趙德昭回去以後就自殺了。
既然皇子們即不能聯絡王爺們,也不能交通大臣們,因此他們唯一能夠依靠的也就只有母親這邊的親戚了。而當他們依靠母親這邊的親戚上位並最終當了皇帝以後,外戚自然就走上了政治舞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而且,由於舅舅或者外公是外戚,其奪位的可能性遠遠小於叔叔們。因為他們奪位,便意味著改朝換代,絕大多數人是接受不了的,認為這不正統。因此皇子當了皇帝後,往往也會一如既往相信舅舅或者外公,讓他們繼續發揮作用。
南疆如今的地位比較曖昧,但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有沒有名義,高務實就是南疆之主,「南寧候應襲」高淵就相當於「太子」。
既然如此,高淵如果聰明,就自然不會去拉攏高孟男、高瑞雛之類的叔伯、兄弟,甚至還要沒事找事一般去和他們鬧點小矛盾。
而與此同時,他卻可以拉攏黃家的人,因為黃家雖然是「外戚」,但土司出身的他們不可能擁有「篡位」的正統性、合法性,高淵拉攏他們是不必擔心高務實打壓的。
高孟男悄然深吸一口氣,心中疑慮全消,面上的微笑也漸漸隱去,反而故意做出嚴肅之態來。他面無表情地坐到自己的西面上首位置不發一言,就好像對剛才發生的這一幕十分不滿似的。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初次登錄」、「隨蝸牛去流浪」、「逆風不羨仙」、「打坦克的提督」、「腳賤的身影」、「Tim466044641」、「788K」、「書友20200413221709608」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單騎照碧心」的6張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鄰家男孩1」的6張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書友20170107012220447」的18張月票支持,謝謝!
PS:什麼鬼小長假啊,吃酒都吃不過來了!一天至少趕兩場喜酒,這假期過得真是要了命了。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284章 總百揆(十八)座次